查看托克托县旅游地图 托克托县地图全图——托克托县地图全图高清版
千年君子津到底在哪里(组图)
托克托县人民在黄河岸边设立的黄河母亲雕塑背后雕刻着君子津的故事 内蒙古晨报记者 菅雪燕摄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这幅明代地图上,君子津被显著地标志在托克托县旧城旁边 内蒙古晨报记者 菅雪燕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菅雪燕)君子津曾是今呼和浩特地区黄河岸边的一处古渡口。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汉桓帝十三年,桓帝要到西部榆中(今鄂尔多斯西北部)巡视,而后东行到代地(今河北省北部)。一位来自洛阳的大商人携带着许多金银货物跟随在桓帝后面同行。因夜间行路迷失了方向,商人投奔到附近一河渡口的船家那里要求渡河,船家名叫子封,送商人渡河。不料商人突然发病死亡,这位船家就把他的尸体埋葬了。商人的儿子得知了父亲的死讯,远道前来寻找父亲的遗体。当打开墓穴取出尸体,却发现父亲带的金 银货物原封未动埋在其身下。商人的儿子被船家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便要把这些金银货物全部赠送给他船家却拒不接受。汉桓帝听说这件事以后,称赞这位船家:“真是君子啊。”随即就把此处渡口称为“君子津”。君子津的传说从东汉起一直流传了1300多年,到明朝中期以后就渐渐失传了。★君子津在托克托县旧城 如今1800多年过去了,人们近年来又重提君子津,并对其所在地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清水河县与托克托县交界处的喇嘛湾镇,一说在托克托县旧城。君子津确切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托克托县民政局退休干部、《托克托县志》编撰人员马文逵,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一些史料研究后,肯定了君子津就在托克托县旧城,并论证成文。 据马老说,君子津在喇嘛湾镇的说法来源于1936年完稿的《绥远通志稿》。据《绥远通志稿·要隘》记载:“黄河……向东南经冒带渡,渐屈而南至托克托之河口,即湖滩河朔,亦称湖滩和硕。又南为托克托、清水河两县交界处,曰喇嘛湾,或以为古君子津。”于是,很多人据此认为君子津在喇嘛湾镇。其实,这是一个历史误会。 中华地图学社、中国历史地图编辑组197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52—53页的明代地图上,君子津被明确地标注在东胜卫城(今托克托县旧城东胜卫故城)的旁边。马老认为,这份明代地图相比于民国时期成书的《绥远通志稿》对君子津的地理位置标注更有权威性与说服力。 马老经过研究认为,尽管现在的托克托县原县城远离了黄河,但据历代史书记载,自秦、汉以来直到清末,黄河都是从托克托县旧城边流过,旧城是由古君子津演变而来的,当时这里只是一片适宜渡河的河滩地。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河水”中记载:“荒干水又西南注入沙陵湖,湖水西南入于河,河北南入桢陵县。”“荒干水”就是现在的大黑河,“沙陵湖”即今天托克托县伞盖村西的七星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得不到黄河水源补给已干涸),史书中称黄河为“河”,“桢陵县”即今天托克托县燕山营乡章盖营村东梁汉代古城遗址。根据这段史料中提及的这几个地理坐标可以认定,黄河必然沿托克托县旧城边流过。 《资治通鉴》十六第7638页中记载:“唐元和七年正月,振武河溢,毁东受降城。”这段记载是说,唐代元和七年(812年)正月,振武节度使辖区内的黄河因凌汛而涨溢,把东受降城淹没了,毁坏了。这座东受降城即建在今托克托县中滩乡哈拉板申村西,濒临黄河。这就是说,当时的黄河是从哈拉板申流过的,它向南流就必然从今天的托克托县旧城边流过。 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李逸友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曾在托克托县考查过黄河的流经问题。在他的《托克托考古发现》一文中称:“清末,黄河在十二连城(记者注:十二连城与托克托县旧城隔黄河相望)西北五公里的树儿圪梁南折而东南流,至十二连城墙下折而东流,在城东七公里的河口与黑河汇合,再折而东南流,大黑河夺取了黄河故道。”李逸友的考查结论说明,是清末黄河河道变迁西移使得托克托旧城、河口两地远离了黄河。这就说明,两汉时期直到清朝中期,黄河都是从托克托县旧城及河口村旁边流过的。 两汉时期云中郡下辖十一县,其中沙陵县在黄河东,沙南县在黄河西,两县相距十一二里。当然,它们之间,甚至和云中郡治(今托克托县古城乡古城村)之间,早已有通衢大道,往来一定十分频繁,而且这里水势平缓适宜济渡,汉桓帝无论西去榆中,还是东去代地,这里都是最佳选择,所以君子津只能是在这里。君子津故地就在今托克托县旧城附近。 ★君子津为什么会失传 中华地图学社、中国历史地图编辑组1975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52—53页的明代地图(见附图,或见托克托新、旧县志)可以看到,君子津被明确地标注在东胜卫城(今托克托县旧城东胜卫故城)的旁边时,东胜卫旁标有公元1371年—1403年和公元1438年—1449年;镇虏卫、云内州、云川卫、丰州等地旁边也被标以一些年份。其实,这些年份都记载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也包含了东胜卫以及君子津失传的真正原因。 历史上,封建王朝曾一度在托克托县旧城地区设立东胜卫,现在托克托县旧城还保存有内蒙古地区最大、保护最完好的明代东胜卫故城。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调整北方防卫内迁,东胜左右两卫迁于北直、卢龙、遵化,东胜卫城废弃。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重新设置东胜卫建制。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攻明朝。昏庸的明英宗轻信宦官王振之言,不顾朝中大臣如兵部侍郎于谦等人的反对,亲率五十万大军北征瓦剌。结果在离河北怀来县城还有二十余里的土木堡被也先率军包围,全军覆没,王振被杀,明英宗被也先俘虏,史称“土木之变”。这场战役致使明朝东胜诸卫全部弃守,内迁边内。被弃的东胜卫地区又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被蒙古西土默特部占领,一直延续到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这里前后荒废了247年,相隔了近十五代人,因此从公元1449年东胜左右两卫内迁到公元1696年康熙帝亲自率军西征噶尔丹由托克托渡河西进时,康熙等人并不知道这里曾是明朝的东胜卫,更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过君子津这样的小地名。君子津就这样随着明朝北方军事防御力量的内迁和“土木之变”之后蒙古西土默特部占领该地区而逐渐失传了。 ★君子津的意义 君子津这个承载了千年传说的古渡口,它早已不再是一个地名,而是正直无私、淳朴善良、诚信仁爱的黄河人民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的象征。 |
上一篇:内蒙托克托县工业园区以污染方式叫板环保部 | 下一篇:没有了 |